2022年5月5日(星期四)上午,顺庆校区与临江校区地理组开展以“同课异构·智慧共享”为主题的联合教研。临江校区胡娟老师、顺庆校区王智燕老师、李思颖老师分别在高一高一11班、13班、2班上《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研讨课。

胡娟老师以近期颇具知名度的青年丁真引入G318的修建这一真实生产情景,以分析理塘的自然条件为基础,引导学生设计折多山段G318的布局,从而得出山区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随后通过理塘和成都两地对比平原和山区交通线的异同,最后以理塘内部交通线路设计任务达到延伸课堂的目的。


王智燕老师通过一段宣传片让学生了解了我国西南边陲明珠墨脱县,以进入墨脱的第一条公路——扎墨公路的修建历程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山区对交通运输的选线、布局、自然环境的限制等方面的影响。本课创设扎墨公路修建的真实生产情境,一境到底,期间渗透国家安全和乡村振兴意识。


李思颖老师以歌曲《歌唱二郎山》引出建设二郎山的真实生产情境,本课由希望之路、奇迹之路、未来之路三部分构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学案提供的材料探讨了修建川藏的目的,设计并绘制川藏公路和二郎山段的公路线布局,从而明确山区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最后辅以视频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从时间维度思考未来川藏线的发展。


随后,两校区老师在诚勇楼二楼会议室开展评课活动。
敬大海老师认为,同课异构是智慧的交流,三位老师各有异同。异在教学风格,胡娟老师生动活泼,王智燕老师端庄大方,李思颖老师温和可亲。同在四感:一是设计感,从情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活动等都具有设计感;二是艺术感,情境故事、音乐、画面、教学过程都很美;三是历史感,修路的奋斗史和探究内容的时间尺度都颇具历史感;四是现代感,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人民生活很有现代感。建议加强课堂设计的预设,以便在学生现场生成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逻辑。

戚海英老师谈到,王智燕老师主线分明,用四个问题贯穿全课,过程流畅,图文视频资料的选取非常有代表性,李老师从希望之路、奇迹之路、未来之路三个部分来展开探究设计感也非常好,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在于协助胡娟老师参加竞教比赛,今天的同课异构可以帮助胡老师拓宽思路,激发新的灵感。

何从春老师提出教学中要注意三点:一是无需提醒的地理自觉,教师要有足够的地理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能力;二是以约束为前提的地理自由,在教学设计中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课标;三是以为学生着想的地理善良,老师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不必急于为学生解决问题,要鼓励尝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在教室中要通过走动,观察学生、靠近学生。

李云刚老师认为三位老师的课均给予听课老师很大启发,情境创设、问题设置、图文视频材料等方面各有特色,让人耳目一新;当然细节上的把控还要更多注意,比如在设计时要注意预设,以便课堂生成过程的更自然有效,教态方面注意端庄自然。期待各位青年教师有更好的发展。